倾诉广岛记忆<10> 现存的诊断记录 诉说着与未知的原爆症所进行的斗争
三. 3, 2015
1945年8月6日在人们头顶上空炸裂的原子弹,至今依然折磨着幸存者的身心。这便是持续至今的原爆症。原爆症之具体定义为“原子弹爆炸所造成的冲击波、热线、放射线给人体带来的综合性损害”(《核放射线和原爆症》)。其治疗方法之摸索也是从零开始起步的。1957年,随着旧原爆医疗法的实施,国家开始对原爆症患者进行援助。然而,在被称为“空白10年”的期间内,被爆者和医生们又是如何面对病魔的呢?现存的被爆当时及其病症初期的诊断记录,将成为我们挖掘那段“空白期”的线索。(“倾诉广岛记忆”采访小组)
去年,参观广岛市原爆资料馆的人次达到138万。其中,一张照片尤其吸引了众人驻足观看。照片的标题为“发丝尽落的姐弟二人”,拍摄日期为“1945年10月上旬”。之前,已有众多书籍将其作为急性放射线损害的历史记录而进行过介绍。
照片的介绍中虽然没有明记姐弟二人的姓名,但根据记载可知姐姐的名子为池本アイ子,弟弟为池本徹。遭到原爆袭击时,姐姐只有9岁,弟弟只有7岁。
广岛红十字•原爆医院还保留着姐弟二人在拍摄这张照片时的白血球数记录。当时的数值记录在一本“白血球数计算簿”上。目前这本计算簿被保存在医院6号馆的标本室内。
在 1945年10月6日的条目下,可以看到姐姐的数值为“七二〇〇”,弟弟为“八二〇〇”。人的血液中每立方厘米的白细胞数少于4千时,即为白血球减少症。要之,虽然当时姐弟二人都还没有完全摆脱脱毛等症状,但如就白血球数值来讲,可以说已经基本回到了正常值。
即便如此,弟弟徹还是在11岁时就早早去世了,而姐姐アイ子在29岁时也离开了人世。 如今,二人的父母以及其他兄弟姐妹,也都已不在人世。已故三男的妻子池本美惠子女士(现年73岁,居住于广岛市中区南千田西町)接受了我们有关姐弟二人早逝的采访。为此,美惠子女士将她继承下来的家人们的“受灾证明书”等物品从佛龛内取了出来。可以看见证明书的记载日期为1945年8月7日。
池本一家共有6人,当时的家位于舟入町54号(位于现今广岛市中区)。就读于广岛高等师范学校的大儿子(当时12岁)正下乡在原村(现今的东广岛市)劳动。8月6日,母亲タメ子女士(当时38岁)带着三男明(当时4岁)打算前去探望大儿子时,在广岛站遭到了原子弹爆炸的袭击。而骑车赶往车站的父亲友一先生(当时40岁)在原爆之后,立即转去寻找在神崎国民学校上学的姐弟二人。
当时一座名为“みはらし湯”的浴场被改造成了学校,而没有进行战时避难的舟入町的儿童们都在那里上学。(据《广岛原爆战灾志》第4卷记载)。根据战前的电话号码本的记载,浴场应当位于“舟入町15号”,距离爆炸中心大约1千米。
据母亲タメ子女士生前所述,姐弟二人在遭到原爆袭击之后,花了1年左右的时间才恢复健康。
不料弟弟徹却在1949年的春天再次病倒了。小学6年级的他从学校组织的郊游回到家后,突然无法站立。父母拼凑出5万日元的医药费,甚至还为他注射了当时还十分昂贵的青霉素。那个时代,日本首相每个月的工资也才不过4万日元。即是如此,弟弟还是没能逃过死亡的魔爪。那年6月,他在位于大手町(现今广岛市中区)的家中渡过了人生最后的时光。
姐姐アイ子则成为了当时由美国政府设立的ABCC(原爆伤害调查委员会,现为广岛市南区的放射线影响研究所)的检查对象。中学毕业后,她进入基町高中学习,随后又进入中国电力工作,并在22岁那年结了婚。两年之后,她为丈夫生下了一名男孩。但是在1965年1月,她也不幸在广岛大学附属医院离开了人世。
对于此,重藤文夫先生(1982年去世,享年79岁)在著作中(《原爆后的人们》)如此回顾道:“有许多患者,头发虽然重新长出来了,但是由于血液的状态并没有康复,因此而丧命。”重藤文夫先生是在只有两套血球计算器的情况下开始了对原爆病症的研究。之后他还兼任了初代原爆医院院长。
其实,原爆两年之后,因被爆而导致的白血病患者的数量急剧上升。相关统计数字,是由1952年广岛红十字医院的医生山胁卓壮(2006年去世,享年84岁)在日本血液学会上于以披露的。然而,这也是美军结束了对日本的占领统治之后才得以公开的。
美惠子女士以平静的口吻向我们讲述她从公婆处听来的信息:“当时徹弟弟的脊髓好像受到了损伤,而アイ子姐姐的右大腿在最后出现了严重浮肿,而公公婆婆直到最后一刻,都陪伴在他们的身边。对此,他们直到死前还一直懊悔地说道:‘都是因为吸入了原爆的废气才会这样。’”
此后,友一先生夫妇将自己在南千田西町的家中改作初高中寮,然而在1989年却遭遇到了火灾。夫妇一直保存在家中的姐姐アイ子出嫁时的礼服也被烧失了。友一先生将火灾时带出的原爆受灾证明书以及此后再找到的姐姐アイ子与弟弟徹的遗照放入了佛龛。
供奉在佛龛前的遗照便是那张“发丝尽落的姐弟二人”。这张照片也毫无疑问是姐弟二人在世时与原爆症顽强斗争的证明。而父亲友一先生与母亲タメ子女士分别活到了90岁与92岁。
位于广岛市中区千田町的广岛原爆损害对策协会(原对协)资料室的储物柜中存放着十本私人订制作的“被爆者健康手册”,可谓是早在国家发行手册之前,就已经开始对原爆症诊断与治疗的筚路蓝缕。这十本手册,是1956年在段原地区开设个人诊所的内科医生中山广实先生(1913~2005年)所制作并于该地区所颁发的。
“这确实是我们俩的”,山田清三先生(现年81岁,居住于广岛市南区段原)与弟弟茂夫先生(现年74岁,居住于广岛县熊野町)在各自确认了写有自己姓名的手册之后说道他们将目光久久地停留在了自己的症状记录上。只有明信片大小的手册共八页,其中还记录有1956年8月30日兄弟二人接受的血液检查的结果。
1945年8月6日,就读于广陵中学1年级的清三先生,因战时动员而前往比治山桥东侧从事建筑物拆迁工作时遭遇到了原爆。手册中的“外伤、烫伤”一栏中详细记录了当时受伤的部位:“脸部左侧、左手、左腹部”。对于此,他回忆道:“当时面目全非的我回到家后,妈妈竟然问道:‘你是谁?’后来,妈妈用好不容易弄来的食用油为我涂抹伤口。”另一方面,茂夫先生在原爆时正位于旧段原东浦町的家中,他的胸部被吹飞的玻璃片划破了。
从手册的记录中还可以了解到,当时清三先生深深陷入了“呕吐”与“腹泻”等急性病的折磨。九名家人中,有八人遭到了原爆的袭击,姐姐静枝(当时14岁)甚至连遗骨都没能找到。
据了解,原爆之后,父母被迫出售了所有的土地与出租房,清三先生也只能串街叫卖煎饼。困窘的生活持续了将近十年之久。此外,众多倾家荡产的被爆者迁入了免遭大火吞噬的段原地区。谈到此,兄弟二人面面相觑后说道:“大家不管在哪里,都经历了一段贫穷困苦的时期。回想起一下子看到那么多人去世,真是令人毛骨悚然。”
1946年,作为军医的中山先生复员归来后,在旧段原新町开设了诊所。职业为神经科医生的长男纯维先生(现年63岁,居住于广岛市东区牛田早稻田),对中山先生在世时的平日状态如此形容道:“父亲是个沉默寡言的人,只知道埋头工作。”
从GHQ对日本进行占领统治时开始,中山先生便与致力于斑痕瘤手术的外科医生原田东岷先生(1999年去世,享年87岁)、揭开呼吸系统癌症多发原因的内科医生于保源作先生(1992年去世,享年87岁)以及其他一些医生开始定期聚会,研讨如何治疗原爆症。
1953年1月,“原爆禁忌”得到开禁,广岛的医生们与广岛县、广岛市政府一起设立了原对协,开始了会诊工作。从1954年开始,每个月都会召开联合会诊。
担任原对协理事长的中山先生负责内科治疗。同时,中山先生还提出需要帮助被爆者们解决面对结婚、就职问题时的心理不安,强调病症的早期发现以及定期体检的重要性。对此,中山先生在文章中表示:“现在的原对协在经济以及设施两方面都难以实现这个目标。”(《广岛市医师会史》第2篇)基于此,他首先在段原地区试行了自己的想法。在没有得到国家支援的情况下,原对协的活动经费全部来自由NHK发起的“原爆障碍者互助运动”所得的捐款。
中山先生将患者各自的被爆状况以及现有病证概括在一张《原子弹被爆幸存者调查表》上,然后再将其转记于手册并进行编号分发。在手册封面上印着这样一句话:“凭此手册,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够接受免费的体检。”
手册规定,患者发现异常时,只要得到了原对协的承认就可以开始接受治疗。在当时,这种对被爆者的支援制度确实比国家的政策超前了一步。
1979年,中山先生在座谈会(收录于“广岛医师的病历”)上,描述了在原爆医疗初始阶段得到原对协承认的患者的受诊情况:“那时的诊断均为免费。”对于医生们心中的真实想法,原田先生表示:“总之,我们都有一种不可不为的使命感。”
今年春天,段原地区完成了长达40年的再开发工程。对此,清三先生说道:“遭到原爆袭击的多数居民大都已经去世或移居他乡,这里的景象也今非昔比了。”每年两次的被爆者体检,清三先生也从不缺席,他在12年前被诊断出患有大肠癌。段原地区虽然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是对于被爆者们来说,“战后”的生活仍在持续。
(刊登于2014年11月3日晨报)
发丝尽落的姐弟二人,
1945年10月6日的白血球数明明已经回到了正常值……
然而,血液仍然没有恢复常态。
去年,参观广岛市原爆资料馆的人次达到138万。其中,一张照片尤其吸引了众人驻足观看。照片的标题为“发丝尽落的姐弟二人”,拍摄日期为“1945年10月上旬”。之前,已有众多书籍将其作为急性放射线损害的历史记录而进行过介绍。
照片的介绍中虽然没有明记姐弟二人的姓名,但根据记载可知姐姐的名子为池本アイ子,弟弟为池本徹。遭到原爆袭击时,姐姐只有9岁,弟弟只有7岁。
广岛红十字•原爆医院还保留着姐弟二人在拍摄这张照片时的白血球数记录。当时的数值记录在一本“白血球数计算簿”上。目前这本计算簿被保存在医院6号馆的标本室内。
在 1945年10月6日的条目下,可以看到姐姐的数值为“七二〇〇”,弟弟为“八二〇〇”。人的血液中每立方厘米的白细胞数少于4千时,即为白血球减少症。要之,虽然当时姐弟二人都还没有完全摆脱脱毛等症状,但如就白血球数值来讲,可以说已经基本回到了正常值。
即便如此,弟弟徹还是在11岁时就早早去世了,而姐姐アイ子在29岁时也离开了人世。 如今,二人的父母以及其他兄弟姐妹,也都已不在人世。已故三男的妻子池本美惠子女士(现年73岁,居住于广岛市中区南千田西町)接受了我们有关姐弟二人早逝的采访。为此,美惠子女士将她继承下来的家人们的“受灾证明书”等物品从佛龛内取了出来。可以看见证明书的记载日期为1945年8月7日。
池本一家共有6人,当时的家位于舟入町54号(位于现今广岛市中区)。就读于广岛高等师范学校的大儿子(当时12岁)正下乡在原村(现今的东广岛市)劳动。8月6日,母亲タメ子女士(当时38岁)带着三男明(当时4岁)打算前去探望大儿子时,在广岛站遭到了原子弹爆炸的袭击。而骑车赶往车站的父亲友一先生(当时40岁)在原爆之后,立即转去寻找在神崎国民学校上学的姐弟二人。
当时一座名为“みはらし湯”的浴场被改造成了学校,而没有进行战时避难的舟入町的儿童们都在那里上学。(据《广岛原爆战灾志》第4卷记载)。根据战前的电话号码本的记载,浴场应当位于“舟入町15号”,距离爆炸中心大约1千米。
据母亲タメ子女士生前所述,姐弟二人在遭到原爆袭击之后,花了1年左右的时间才恢复健康。
不料弟弟徹却在1949年的春天再次病倒了。小学6年级的他从学校组织的郊游回到家后,突然无法站立。父母拼凑出5万日元的医药费,甚至还为他注射了当时还十分昂贵的青霉素。那个时代,日本首相每个月的工资也才不过4万日元。即是如此,弟弟还是没能逃过死亡的魔爪。那年6月,他在位于大手町(现今广岛市中区)的家中渡过了人生最后的时光。
姐姐アイ子则成为了当时由美国政府设立的ABCC(原爆伤害调查委员会,现为广岛市南区的放射线影响研究所)的检查对象。中学毕业后,她进入基町高中学习,随后又进入中国电力工作,并在22岁那年结了婚。两年之后,她为丈夫生下了一名男孩。但是在1965年1月,她也不幸在广岛大学附属医院离开了人世。
对于此,重藤文夫先生(1982年去世,享年79岁)在著作中(《原爆后的人们》)如此回顾道:“有许多患者,头发虽然重新长出来了,但是由于血液的状态并没有康复,因此而丧命。”重藤文夫先生是在只有两套血球计算器的情况下开始了对原爆病症的研究。之后他还兼任了初代原爆医院院长。
其实,原爆两年之后,因被爆而导致的白血病患者的数量急剧上升。相关统计数字,是由1952年广岛红十字医院的医生山胁卓壮(2006年去世,享年84岁)在日本血液学会上于以披露的。然而,这也是美军结束了对日本的占领统治之后才得以公开的。
美惠子女士以平静的口吻向我们讲述她从公婆处听来的信息:“当时徹弟弟的脊髓好像受到了损伤,而アイ子姐姐的右大腿在最后出现了严重浮肿,而公公婆婆直到最后一刻,都陪伴在他们的身边。对此,他们直到死前还一直懊悔地说道:‘都是因为吸入了原爆的废气才会这样。’”
此后,友一先生夫妇将自己在南千田西町的家中改作初高中寮,然而在1989年却遭遇到了火灾。夫妇一直保存在家中的姐姐アイ子出嫁时的礼服也被烧失了。友一先生将火灾时带出的原爆受灾证明书以及此后再找到的姐姐アイ子与弟弟徹的遗照放入了佛龛。
供奉在佛龛前的遗照便是那张“发丝尽落的姐弟二人”。这张照片也毫无疑问是姐弟二人在世时与原爆症顽强斗争的证明。而父亲友一先生与母亲タメ子女士分别活到了90岁与92岁。
私人制作的“被爆者健康手册”
医师的使命感 预先展开救护工作
位于广岛市中区千田町的广岛原爆损害对策协会(原对协)资料室的储物柜中存放着十本私人订制作的“被爆者健康手册”,可谓是早在国家发行手册之前,就已经开始对原爆症诊断与治疗的筚路蓝缕。这十本手册,是1956年在段原地区开设个人诊所的内科医生中山广实先生(1913~2005年)所制作并于该地区所颁发的。
“这确实是我们俩的”,山田清三先生(现年81岁,居住于广岛市南区段原)与弟弟茂夫先生(现年74岁,居住于广岛县熊野町)在各自确认了写有自己姓名的手册之后说道他们将目光久久地停留在了自己的症状记录上。只有明信片大小的手册共八页,其中还记录有1956年8月30日兄弟二人接受的血液检查的结果。
1945年8月6日,就读于广陵中学1年级的清三先生,因战时动员而前往比治山桥东侧从事建筑物拆迁工作时遭遇到了原爆。手册中的“外伤、烫伤”一栏中详细记录了当时受伤的部位:“脸部左侧、左手、左腹部”。对于此,他回忆道:“当时面目全非的我回到家后,妈妈竟然问道:‘你是谁?’后来,妈妈用好不容易弄来的食用油为我涂抹伤口。”另一方面,茂夫先生在原爆时正位于旧段原东浦町的家中,他的胸部被吹飞的玻璃片划破了。
从手册的记录中还可以了解到,当时清三先生深深陷入了“呕吐”与“腹泻”等急性病的折磨。九名家人中,有八人遭到了原爆的袭击,姐姐静枝(当时14岁)甚至连遗骨都没能找到。
据了解,原爆之后,父母被迫出售了所有的土地与出租房,清三先生也只能串街叫卖煎饼。困窘的生活持续了将近十年之久。此外,众多倾家荡产的被爆者迁入了免遭大火吞噬的段原地区。谈到此,兄弟二人面面相觑后说道:“大家不管在哪里,都经历了一段贫穷困苦的时期。回想起一下子看到那么多人去世,真是令人毛骨悚然。”
1946年,作为军医的中山先生复员归来后,在旧段原新町开设了诊所。职业为神经科医生的长男纯维先生(现年63岁,居住于广岛市东区牛田早稻田),对中山先生在世时的平日状态如此形容道:“父亲是个沉默寡言的人,只知道埋头工作。”
从GHQ对日本进行占领统治时开始,中山先生便与致力于斑痕瘤手术的外科医生原田东岷先生(1999年去世,享年87岁)、揭开呼吸系统癌症多发原因的内科医生于保源作先生(1992年去世,享年87岁)以及其他一些医生开始定期聚会,研讨如何治疗原爆症。
1953年1月,“原爆禁忌”得到开禁,广岛的医生们与广岛县、广岛市政府一起设立了原对协,开始了会诊工作。从1954年开始,每个月都会召开联合会诊。
担任原对协理事长的中山先生负责内科治疗。同时,中山先生还提出需要帮助被爆者们解决面对结婚、就职问题时的心理不安,强调病症的早期发现以及定期体检的重要性。对此,中山先生在文章中表示:“现在的原对协在经济以及设施两方面都难以实现这个目标。”(《广岛市医师会史》第2篇)基于此,他首先在段原地区试行了自己的想法。在没有得到国家支援的情况下,原对协的活动经费全部来自由NHK发起的“原爆障碍者互助运动”所得的捐款。
中山先生将患者各自的被爆状况以及现有病证概括在一张《原子弹被爆幸存者调查表》上,然后再将其转记于手册并进行编号分发。在手册封面上印着这样一句话:“凭此手册,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够接受免费的体检。”
手册规定,患者发现异常时,只要得到了原对协的承认就可以开始接受治疗。在当时,这种对被爆者的支援制度确实比国家的政策超前了一步。
1979年,中山先生在座谈会(收录于“广岛医师的病历”)上,描述了在原爆医疗初始阶段得到原对协承认的患者的受诊情况:“那时的诊断均为免费。”对于医生们心中的真实想法,原田先生表示:“总之,我们都有一种不可不为的使命感。”
今年春天,段原地区完成了长达40年的再开发工程。对此,清三先生说道:“遭到原爆袭击的多数居民大都已经去世或移居他乡,这里的景象也今非昔比了。”每年两次的被爆者体检,清三先生也从不缺席,他在12年前被诊断出患有大肠癌。段原地区虽然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是对于被爆者们来说,“战后”的生活仍在持续。
(刊登于2014年11月3日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