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专栏

8月6日寄稿 第9条之危机 迎来关键时刻之被炸地的呼声 田城明(中国新闻社客座特别编集委员)

  “请从沉睡中醒来,为了不重蹈覆辙!”

  在这个八月的清早,我站在位于广岛市平和纪念公园内的原爆慰灵碑前,心中如此呼唤着长眠于慰灵碑内的原爆遇难者名册中记载的多达29万以上的受害者,迎来了广岛、长崎原爆69周年。

  原爆慰灵碑上刻着“请安稳入睡吧,过错永不会重演”的碑文。为原爆牺牲者祈祷冥福,期望废除核武器的同时,发誓永不会再重复战争的错误——这是一句每一位伫立于碑前的人们都会发出的誓言。

  但是这个夏天,面对众多的遇难者,我却失去了发出“过错永不会重演”的呼声、正视如此之多的原爆遇难者的自信。如果能实现这个愿望,让过错不再重演,我们真希望能够得到这些经历过人类首次核战争灾难的先辈们的帮助。

  之所以会产生出这样的想法,与一年零八个月前诞生的安倍晋三内阁相继所推出的军事优先的政策不无关联。防卫计划大纲的修改、军事预算的增加、特定秘密保护法的出台、武器出口三原则的取消……

  其中,尤其是7月1日内阁会议上所做出的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决议,颠覆了之前的政权所坚持的“以自卫为目的的专守防卫”的宪法解释,使得今后因为他国的战争也可以向海外派遣自卫队。这种违反立宪主义之唯我独善的宪法解释,决不可得到容忍!

  倡导放弃发动战争,禁止使用武力来解决国际纷争的宪法第九条,既是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失去了300多万同胞的日本人的由衷誓言,也是面对付出了巨大牺牲的邻邦诸国及国际社会所立下誓言。

  从原爆废墟中重获新生的被炸地广岛之思想的“原点”,被凝聚在了“和平宣言”之中——这是在战争结束2年后的1947年8月6日所举行的第一回和平节(现在的和平纪念仪式)上,由市长滨井信三(1905~1968年)所宣读的一份宣言。当时,在四周都是临时木板房的平和公园北端所搭设的会场上,作为经历了原子弹爆炸的市民代表的滨井市长,发出了如下之倡导。

  “只有深深地自觉体会并认识到战争的痛苦和罪恶,才能真正达到痛定思痛,对战争予以根本否定,对和平予以最强烈的诉求。”“现在我们应该做的是倾注全力向和平道路迈进,毫无选择地去成为新文明的先驱者。”

  这些发自和平节上的呼吁,与同年5月3日施行的日本宪法第9条中放弃战争的想法不谋而合。

  从“军都广岛”转向“和平都市广岛”。幸存下来的原爆受难者们,虽然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看到了希望,但现实依然很残酷。歧视和偏见、失去可以依靠的亲人、由放射线引发的癌症等疾病……,他们克服了战后各种各样的障碍,顽强地活了下来。

  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受害者克服了对向日本投下了原子弹之国家的憎恨。他们不仅呼吁废除核武器和否定战争,同时也提倡,在因战争而敌对的国家之间,国民的和解更显重要性。他们还反复强调不是依靠憎恨和暴力,而是依靠对话来构建相互信赖关系的必要。

  “不要再有一个广岛悲剧”、“不要再有一个长崎悲剧”,这些口号之中,饱含着原爆受害者的“无论是地球上的何人,都不需要再体验一次这样的痛苦”的崇高愿望。这也是幸存者受所肩负的,被原子弹残忍夺去生命的烈士们的嘱托、一个面对全人类的使命。

  “核武器和人类无法共存”,每次核试验被进行的时候,都会去慰灵碑前静坐抗议的伦理学者如此说道。“绝不能再一次把学生送上战场”,致力于和平教育的原爆受害教师们如此说道。还有不断地向来广岛修学旅行的学生们传述着“人间地狱”的体验和生命的可贵的被炸经历讲述者们,通过诗、短歌、小说、绘画、音乐、漫画、电影等不断地揭露原子弹的危害的艺术家们……

  我知道很多已经去世的原爆受害者,他们也一直努力向日本和全世界人民传递体现了和平宪法精神的“广岛之心”。

  然而,倡导“脱离战后体制”、以强化美日同盟关系为目标的安倍首相,正面对着一个与受害者们所建立起来的和平道路所背向而驰的方向。

  “经历过原子弹爆炸之悲惨的日本人,对照亮人类和平未来的宪法第9条更具有自豪感和自信,希望您们能积极承担调解纷争的角色,为实现无核化、无贫困的世界做出贡献。”

  被称为“和平学之父”、熟知日本社会的前奥斯陆国际和平研究所所长约翰•加尔通博士在京都接受采访时,是这样对我说道的。

  博士所倡导的“消极和平”和“积极和平”的概念,不仅限于和平学,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深远影响。前者是指没有战争的状态,后者是指不仅没有战争、而且是没有贫困、压迫、歧视等结构性暴力的状态。如果加尔通博士得知安倍首相喜欢使用的“积极和平主义”乃是军事优先之意义的话,一定会予以“歪曲”之批判。

  日本的安全保障政策一直依赖于美国的“核保护伞”。而地球上核武器的削减,由于牵涉到拥核国之间政治上的利害,所以迟迟没有进展。

  然而,为了打破这一现状,国际社会近年逐步涌现出一股寻求废除核武器的强而有力的新潮流。通过以原爆受害者为首,包括被炸地的行政机关、国际NGO组织、国际机构以及国内外众多民众等在内的多方力量的支持配合,广岛、长崎的被炸惨状得到了广泛传播,赞同以诉求核武器之非人道性为中心的《核武器禁止条约》之国家的数量,也在大幅增加。

  《核武器禁止条约》将规定:包括《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承认有核国家地位的美、俄、英、法、中五国在内,所有的国家、团体和个人,禁止开发、实验、制造、储备、使用核武器以及利用核武器进行威胁。然而,日本政府却保留了在“极限状况”下使用核武器的权利,并没有加入寻求签订《核武器禁止条约》的队伍。

  一边呼吁废除核武器,一边又依赖着核武器,日本政府这种矛盾的双重基准外交,使得身为原爆受害国的日本,被以早日签订《核武器禁止条约》为目标的多数非核国和NGO组织视为了拖后腿的“抵抗势力”。

  在迎来原爆70周年的明年的春天,五年一度的NPT复查会议将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以美俄为中心,仍然保留着将近一万七千发核武器,使得因偶然冲突而发生核战争及核恐怖行为,带有一定的现实意味。

  围绕着乌克兰东部和克里米亚半岛,欧美诸国与俄罗斯对立;伊拉克、叙利亚、巴勒斯坦、以色列等中东诸国纷争不断;印度与巴基斯坦的紧张局势持续至今;还有中国军事力量的增强以及朝鲜的核导弹开发……

  针对持有核武器的国家,强大的国际舆论压力使得“核军缩•废除”的脚步在这些拥核国相互之间的信赖关系日渐加深的时候,依然能够继续向前迈进。但就现状来看,对于明年的NPT复查会议能否取得成果,仍是不容乐观。

  在这种僵局之下,能够给予“核废除•军缩”的潮流带来更强烈影响的,无疑正是原爆受害国日本。紧急关头,“美国会使用核武器保护日本吧”之类的想法只不过是一个幻想而已。核武器终究是属于一种不被允许使用的武器。当前,更应该提起勇气,摆脱核抑制论的束缚,加入“希望就《核武器禁止条约》进行交涉”之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队伍。

  以原爆受害者为旗帜,被炸地广岛、长崎,一直举行着各种活动,祈盼废除核武器、反对战争、希望和平。他们的声音,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大力支持,也给很多人带来了勇气。如果政府能参与到这些活动中、将各种力量汇聚在一起的话,“和平国家”日本在国际上的评价,将不知道会提高一个什么样的高度!

  从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等国的现状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武力解决不了问题。日本早就已经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军事强国。即使再加强军备、推进美日军事一体化以及参与美国的战争,恐怕也难以对安倍首相所说的“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有所帮助。

  当前应该努力和关系紧张的中国、韩国以及北朝鲜加强对话,积极扮演中东等纷争地区的调停者的角色。通过与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派遣的青年海外合作队,以及在世界各个纷争地积极展开活动的NGO组织、民间企业的合作,增强和平外交。这难道不是遵守基于战争教训所总结出的“向和平之路迈进,成为新文明的先驱”原则,战后日本所一直追求的、为人类做贡献的一条正确道路吗?

  和这条道路的精神恰恰相反,安倍政权没有征求民意,企图通过行使集体自卫权,将和平宪法于以实质性的埋葬。

  广岛、长崎的倡导,在此失去其基础之宪法第9条的和平主义之日,也将无法唤醒全世界人民的心中的共鸣。第9条的危机,同样也是前辈们所积累下来的广岛、长崎之精神遗产的危机。

田城明(Tashiro Akira)
  中国新闻社客座特别编辑委员。1972年进入中国新闻社。历任销售局发送部、编辑局报道部、编辑委员等职,2003年任特别编辑委员。2008~2014年2月兼任广岛和平媒体中心中心长。同年4月开始任现职。主要著作有《核时代 昨天•今天•明天》(中国新闻社)、《不为人知的被炸者 贫铀弹的实情》(大学教育出版)、《核超级大国漫步——美国、俄罗斯、前苏联》(岩波书店)、《战争差距社会美国》(岩波书店)。合著有《世界的被炸者》(讲谈社)等。获有“伯恩—上田纪念国际记者奖”、“日本记者俱乐部奖”等荣誉。

Archi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