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岛核电站事故与广岛

灰色地带 低剂量辐射的影响 第6部 福岛再考<下>

动植物出现异常变化,静谧的自然亦为受害者

 在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中受灾的不仅只有人类。栖息在广阔森林以及河川里的野生动植物也受到了核电站泄露的放射性物质辐射。对它们来说,当然不存在避难指示,在事故发生后的5年半内,这些动植物依旧可从原来的栖息地中寻得踪影。其中的有些地区辐射较高而有些则较低。围绕着辐射是否对其有影响这一问题,研究者们去往野外,以徒步的方式持续着探索。他们试图从静谧的自然界中,找到人类设下的课题。(金崎由美、马场洋太)

研究者记录下在未除染的民房外,365天全裸生活的日本猕猴之行踪

 栖息于福岛县的日本猕猴是世界上首个遭遇核电站事故的野生灵长类动物。最为接近人类的生物是否会显现事故的影响引人关注。

 日本兽医生命科学大学(位于东京都武藏野市)教授羽山伸一(野生动物学)向记者展示了日本猕猴在显微镜下被染成红色的甲状腺。羽山教授说道:“单位面积的细胞数增加,同时有很多细胞在体积上缩小。但这并不是患癌状态。”

 羽山教授为苦于农作物受灾的福岛市提供了帮助,并从核电站事故发生前的2008年起,在该市治理猴灾的问题上建言献策。他将猴子的遗体回收后进行解剖,为其调查妊娠率和健康状况等方面所用。

 在事故发生1个月之后,羽山教授同样对猴子受到的辐射影响进行了共同研究。他将2012年4月起一年内捕获的猴子与青森县下北半岛没有受到辐射的同类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征兆。福岛猴子血液中的白血球、红血球以及血红蛋白的数量要相对较低。

 羽山教授还对上述两地猴子的血液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下北半岛幼猴的1微升血液中,含有的白血球数量平均值为1万4860个,成年猴子为1万3710个。而福岛市的幼猴和成年猴子的平均值各为6830个与8570个。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福岛市2岁以下的幼猴中,白血球数低于下北半岛最小值的猴子占81%。

 此外由于浓度过低,羽山教授并未在下北半岛猴子的肌肉中检测出带有放射性的铯元素。与此相对,福岛市猴子的肌肉中,每千克的铯含量为78~1778贝克勒尔。并且,幼猴尤其体现出白血球数量随铯浓度升高而显著减少的倾向。比起下北半岛,福岛猴子的甲状腺中,单位面积的细胞数增多,并且在体积上呈小型化的数量较多。

 当你听到福岛市坐落于福岛第一核电站70公里之外时,有一瞬间会怀疑自己的耳朵。但是这些野生动物正是生活在一个受到最大限度辐射的环境中,这与人类完全不同。它们24小时、365天呈裸露状态,栖息在没有除染的室外,并且只吃自身能够采取到的食物。在寒冷的冬季,它们通过啃食极易吸附铯元素的树皮充饥。

 在此项研究中,当然还存在课题。据说,由于研究用的猴子是福岛市在慎重决定后进行驱逐的,所以每年能够调查到的样本至多只有100只左右。对于目前的研究来说,诸如能够使用大量老鼠的动物实验或是以10万人规模起步的广岛、长崎原爆受害者调查那般的大型阵仗是无法实现的。正确把握野生生物所受到的辐射剂量成为了一件极为困难的工作。

 同时,研究还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批判。其中,有人表示:“目前的辐射剂量没有达到影响健康的程度。”还有人认为:“调查对象的数量太少。”面对质疑,羽山教授反问道:“以‘如此程度的辐射剂量不可能造成影响’来总结现场实际发生的变化,是否真的妥当?”

 今年,核电站事故发生当时降生的猴子迎来了首次妊娠和分娩。母猴每天通过食物等途径不断摄入着放射性物质,而它们所生的幼猴的妊娠率与事故发生前相比是否会出现变化引人关注。羽山教授表示,会持续对降生的幼猴及其后代是否受到辐射影响进行调查。他满怀信心地说道:“当人们无法解释事件的因果关系时,便会停止探究。久而久之,此次受灾将会被世间淡忘。而研究者如实记录下数据并将其传至后世,会对学习事故教训有所帮助。”

冷杉在形态上发生变化。放射线医学综合研究所对其进行研究后发现,作为躯干部分的树芽发生缺损

 日本环境省于8月完成的有关野生动植物受辐射影响的调查报告书中提到,“承认形态发生变化”的唯一一种植物为冷杉。协助调查并提供原始数据的放射线医学综合研究所(简称“放医研”、位于千叶市)目前正在对其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针叶树因其对辐射尤为敏感而为人所知。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1986年)中,人们观测到众多针叶树发生了形态变化。对于入冬后的福岛冷杉来说,作为躯干部的树芽会从尖端开始垂直生长,而作为枝干的树芽则会进行横向生长。如果受到了强辐射的照射,作为枝干的树芽会加倍生长。

 2015年1月,放医研共选择了4处地点作为实验地区。其中3处位于福岛第一核电站20公里以内的大熊町和浪江町。二者的空气中,辐射剂量都非常高。而另一处地点则用于与上述3处进行比较。放医研在4处各调查了100~200棵冷杉幼木的状态。

 结果显示,冷杉的空间辐射越高,作为躯干部分的树芽出现缺损的情况越多。这在2012年与2013年生长出冬芽的部分尤为明显。虽然离事故发生已过去4年,但实验区的空间辐射量仍有33.9微西弗。目前128棵树中,有125棵的树芽有缺损。

 对此,负责调查的主任研究员渡边嘉人指出:“调查结果暗示辐射有可能是引起冷杉出现变化的原因之一。”但是,他补充道:“其他的原因也能够引起形态上的变化。我们不能仅凭此来断定其受到辐射影响。”据介绍,福岛的冷杉中还出现了枝干部的树芽缺损并呈现Y字型的形态变化。这也十分具有特征性。

 如今,放医研正在一定条件下对冷杉施以辐射,并试图再现躯干尖端树芽的缺损结果。

 为此,该研究所在今年导入了能够管理光照及温度的新设备,并借此营造出与室外种植相类似的环境。今后,研究人员将会对在完全相同条件下培育的冷杉树苗进行比较,确认辐射的有无是否会产生差异,同时观察辐射剂量的大小对其造成的变化。渡边说道:“希望能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通过科学性的验证,为市民提供安心和安全。”

日本环境省调查报告书指出,80种动植物中“产生变化”的只有冷杉

 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导致了以日本国内大学与研究机关的专家为中心的人士对野生动植物受到的影响进行了各种调查。其中,小型蝴蝶中的酢浆灰蝶和山女鳟等动物被报告出现了可能与辐射相关连的异常。

 政府与环境省于8月末公布了“有关野生动植物受辐射影响的相关调查结果”。其调查对象主要是2015年为止,在核电站方圆20公里之内采集的80种动植物。报告中指出,只有生长在高辐射剂量地区内的冷杉“出现了外部形态的变化”。然而,报告认为这一现象与辐射的关系还“尚不明了”。

 采集的80种动植物中,哺乳类只占6种,且都是小型物种。分别为4种鼠类、作为鼹鼠同类的日本鼩鼹和野兔。环境省的自然环境局以“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规定的12种‘标准动植物’中并没有日本猕猴”为由,继续将这一日本固有物种排除在调查对象之外。

铃木让教授认为阐明动植物的异常变化是“研究者的职责。”

受到核电站事故的冲击而迈向第二人生的铃木教授正通过对鲤鱼进行反复实验来研究核辐射的影响

 位于山间的福岛县饭馆村前田地区拥有着广阔的田地。东京大学名誉教授铃木让为了转移鲤鱼而驾驶着该大学水产实验所(位于浜松市)的卡车抵达了位于此处的一个储水池。当40条体长约20厘米左右的年轻鲤鱼从货架上的鱼缸中转移到水池后,便与原先住在其中的“前辈”鲤鱼们一起游了起来。

 放生这些鲤鱼是调查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辐射影响的一环。此外,铃木教授还采取了池底5厘米厚的泥土。他说道:“2年前我曾对其进行过测定。当时,干燥后的泥土中的放射性铯元素含量为每千克1万2千贝克勒尔。本次测得的数值引人关注。”按照国家的基准,8千贝克勒尔以上便达到了“指定废弃物”的等级。

 居住在当地的长谷川光男先生(70岁)为池塘的所有人。他为铃木教授提供了帮助,并欣然允诺其使用池塘。长谷川先生说道:“以前开儿童会时孩子们会抓鲤鱼,在芋煮会时鲤鱼曾被做成菜肴。”他一边向水池里撒着鱼饵一边说道:“它们只吃泥土也太可怜了。这个应该比较好吃。”

 在研究成果方面,铃木教授阐明了红鳍东方鲀的免疫机能并完成了其详细的基因图谱。受核电站事故影响,他在摸索“作为研究者应尽的责任”时,将目光聚焦到了鲤鱼身上。其原因在于,池塘或水池与河流不同,含有放射性铯元素的泥土积聚在其中之后不易流出,而鲤鱼会在食用鱼饵的同时将其一并吞入体内。目前,已于2013年退休的铃木教授将基因分析的工作托付给了九州大学的研究者,并且在原来工作过的水产实验所的帮助下开启了重复实验和失败过程的第二个研究生涯。

 2013年与14年,铃木教授在钓取了饭馆村和南相马市等福岛县内6处地区的鲤鱼之外,还选择了栃木县内1处地区的鲤鱼作为比较对象。其中,2013年在福岛捕获的鲤鱼被观测到了白血球有减少。此外,在其肝脏和脾脏中,负责治疗炎症和管理免疫系统的巨噬细胞也出现了异常增殖。然而,在2014年时,栃木县的鲤鱼中也出现了极微小的巨噬细胞增殖现象。这使得差异变得难以区分。

 为了提高研究精度,铃木教授于今年放生了250条在其他场所养殖了1年的鲤鱼。他将借此观察相同条件下养殖的鲤鱼是否会产生差异。同时,他还增加了作为比较对象的水池数量。

 铃木教授介绍道:“比起在事故前出生的大型鲤鱼,年轻的鲤鱼一旦健康受到影响,可能更容易进行区分。” 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后,他得到了距其咫尺之遥的大熊町出生的鲤鱼,并进行了解剖。面对鲤鱼体内的高浓度放射性铯元素以及干细胞的显著异常,铃木教授感到十分吃惊。这也促使他日后对鲤鱼开展了研究。

 长谷川先生的池塘所在的饭馆村将于来年3月解除全村大部分区域的避难警报。在这之前,居民可以从7月起长期住宿。铃木教授说道:“既然政府决定推行居民的返乡政策,那当然应对当地的生物状态进行了解。”放生的鲤鱼预计将在明年被重新钓取。

生态系统的变化不可小觑。美国教授继切尔诺贝利后在福岛进行定点观测

 1986年,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发生核电站事故时,大量的放射性物质由于核反应堆的爆炸和火灾而四溅,生态学以及生物遗传学等不同领域都可见针对动植物所受影响的报告。相比之下,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的规模虽小,但是放射性物质依然遭到了扩散。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教授蒂莫西·穆索(生物学)正是到过上述两处的其中一人。

 穆索教授在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14年之后,依然在乌克兰以及白俄罗斯进行着定点观察。他在报告中指出,受灾当地的鸟类中有许多患上了白内障。而在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4个月之后的2011年7月起,他从美国不断往返于当地高辐射区域达20次左右。

 穆索教授目前进行的研究还得到了中部大学(位于爱知县)和巴黎第十一大学(位于法国)的共同参与。此外,福岛的居民也为其提供了协助。家住川俣町山木屋地区的大内秀一先生将自家的仓库借予穆索教授作为其野外活动的基地。此外,他还在饭馆村与浪江町等45处山林或道路两侧设置了能够进行自动摄影的器械,并对辐射空间剂量之差所导致的动物数量以及行动变化进行观测。同时,他还积极地捕获昆虫和鸟类并对其进行观察。

 穆索教授认为,在研究低剂量辐射问题时,也应当将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纳入讨论范围。他说道:“遗传性上的影响是否会随着世代交替而不断累积至下一代值得关注。在受到辐射的环境中可能会出现新的适应性。”

 穆索教授称,他目前已经发现了福岛核电站事故与切尔诺贝利事故之间的异同。

 在福岛发生事故后的第二年,穆索教授对核电站方圆20公里之内及其周边的雏燕进行了调查。虽然燕巢受到了高浓度的核污染,但雏燕的DNA却没有发现受损。他将此与剧毒物质锶和镅到处飘散的切尔诺贝利事故进行了比较,并将考察所得的异同汇总成了论文。

 此外,穆索教授还对鸟类的喙部周围或头部的鸟毛会变白这一现象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丹麦的鸟类中,出现上述现象的几率为千分之 8.9,而切尔诺贝利则为千分之66.5。他表示:“福岛的鸟类中也有很多。”然而,穆索教授认为这一现象本身并非为辐射造成的伤害,而是健康影响的“指标”。

 目前,有关福岛核电站事故的各类野外调查报告正在不断增加。而另一方面,这些报告与国际机构的报告书之间却存在着不少分歧。

 受福岛事故的影响,联合国科学委员会于2013年总结的报告书中称:“生物受到辐射影响的可能性在地理上也是极其有限的。” 2006年,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在针对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发表的报告书中,提到了受到重度污染而禁止入内的区域。该机构写到:“野生动植物的繁盛正在为环境带来积极效果。”

 对此,穆索教授反驳道:“这是低估了核电站事故。”他强调:“我们应当通过科学性的检验来判断是否为辐射造成的影响,并且做到如实描述。”

采访东北大学名誉教授福本学。对于体内被爆的研究来说,通过动物进行探索的意义重大

 为了推进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中受灾家畜和野生动物的受辐射剂量评估工作,东北大学名誉教授福本学(放射病理学)承担起了领导多个大学进行共同研究的责任。记者就人类探索其他生物所受辐射影响的意义与课题何在这一问题,采访了福本教授。

 此前,我一直通过解析病例样本来研究面向负伤军人的血管造影剂“二氧化钍”所造成的长期体内辐射与肝内胆管癌之间的关系。在核电站事故发生1个月后,方圆20公里以内成为了原则上禁止进入的地区。政府指示福岛县对残留其中的家畜进行扑杀,这成为了评估动物所受辐射的起因。

 受到扑杀的对象中,仅牛就达到了3400头。我不想让它们白白牺牲,如果能够保留下遭到内部辐射的动物数据,将会对科学解释人类所受到的健康影响有所帮助。因此,我不仅保留了家畜的血液以及内脏等部分,还对方圆20公里以内遭到驱逐的日本猕猴的骨髓等部分进行了保存。目前,我正在对其进行分析。

 我将研究结果汇总成论文并发表,其中不仅介绍了幼牛比起自己的父母,更容易在体内积蓄带有放射性的铯元素,还提到公牛的精巢和睾丸在被爆1年以内并没有发现辐射的影响。

 大多数人都只在意1小时内的空间辐射剂量为多少。即便以外部被爆剂量为基准,也并不能够反映被摄入体内的放射性物质浓度。

 与目前针对瞬时被爆的受害者开展的追踪调查相比,在低剂量辐射的研究中,有关长时间遭受内部辐射的研究尤为滞后。目前还不能确定各个脏器容易吸收的放射性物质,以及可能会对健康造成的影响。通过这场不幸的事故,借由动物解剖进行探索的意义重大。

 目前,国家拨给大学的运营经费正在逐年减少,裁员也在不断推进中。我对于研究的可持续性感到不安。这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我自身将于今年春天退休,而后继的研究者却没有着落。现在的研究环境与5年前事故发生时相比,已经大不相同了。在被爆者调查中,同样有花费数十年才明确的情况。我认为在这一领域,最不可或缺的是长期研究。

(刊登于2016年9月24日晨报)

Archives